您现在的位置: 少奇研究 > 研究文章选登
研究文章选登
 
刘少奇是杰出的无产阶级军事家
作者:黄峥     文章来源:《党的文献》2001年第3期     更新时间:2009/6/2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的中国革命,经历了长达20多年威武雄壮、艰苦曲折的武装斗争。斯大林说:“在中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这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也是中国革命的优点之一。”(1)正如毛泽东高度概括的那样:“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毋庸置疑,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用枪杆子打出来的。因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大都有参加和指挥革命战争的经历。作为中共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刘少奇,也是如此。

  评价一个人是不是军事家,有三方面的标准:一、是否担任过军队的高级领导职务;二、是否具有重要的军事业绩,即是否成功地指挥过战役层次以上的战争,或对军队建设作出过重要贡献;三、是否有重要军事论著,或提出过重要军事思想。一般地说,一个人只要具备其中的两条,就可以是合格的军事家。许多高级职业军人,甚至公认的军事家,也往往只对其中的某一方面作出过重要贡献。同时具备这三方面标准的只有少数人。

  考察刘少奇的生平,我们可以看到,他足以同时具备这三方面的条件。因此,刘少奇是一位军事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军事家。

  刘少奇的军队职务

  担任军中要职,是作为军事家的一个显著标志。在中国革命军队发展的每个历史时期,刘少奇都担任过重要领导职务。

  在红军时期,刘少奇从1934年10月起任中央红军第八军团党中央代表,12月改任第五军团党中央代表。1935年2月,刘少奇调任中央红军第三军团政治部主任,7―9月,兼任红军学校政治部主任(未到职)。

  抗日战争时期,刘少奇从1940年11月起任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政委(总指挥叶挺,副总指挥陈毅)。总指挥部下辖: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张云逸),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指挥陈毅),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司令员李先念),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彭雪枫),八路军第五纵队(司令员黄克诚)。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刘少奇任新四军政委(军长叶挺,代军长陈毅)。新四军下辖7个师。1941年4月,刘少奇任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书记,5月改称中央军委华中分会书记。1943年3月,刘少奇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1945年7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政治部主任。

  整个解放战争时期,刘少奇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至1954年9月,刘少奇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9年4月起,刘少奇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主席,他担任这个职务直到逝世。

  刘少奇的军事业绩

  刘少奇在数十年革命生涯中,军事活动占有重要地位,并作出了很大贡献。20年代,刘少奇就十分重视发挥工人武装的作用。30年代初,在江西瑞金中央苏区,刘少奇参加组建红军工人师(后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中央警卫师),并领导苏区的军事工业生产。抗日战争开始后,刘少奇兼任中共北方局书记,在华北大力发展抗日武装,领导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特别是指导薄一波等创建了山西新军,使之成为中共领导的一支重要抗日武装。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后,刘少奇先后兼任中共中原局书记、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委,在华中广大地区领导了大规模的抗日武装斗争和反磨擦斗争,皖南事变后主持重建新四军军部,巩固和发展了华中根据地。1943年刘少奇进入中共中央领导核心后,参与了一系列全国性战略决策,并曾直接领导跨战区的军事部署。在整个革命和建设时期,刘少奇对武装斗争和军队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有些军事行动就是刘少奇直接领导或参与领导的。

  发动冀东武装暴动。1938年7月在河北滦县、遵化、丰润、迁安等地发生的有20万人参加的抗日武装暴动,刘少奇作为中共北方局书记,从准备到发动,直接参与领导。暴动前,刘少奇向河北省委书记马辉之和在这一地区活动的八路军第四纵队负责人宋时轮、邓华作了布置,并加派李运昌等赴冀东。7月6日起义提前发动,毛泽东、刘少奇联名向中央晋察冀分局负责人聂荣臻、彭真下达三条指令:一、“冀东我军更须用更敏捷行动向迁安、遵化、卢龙地区扩大活动”,二、“必须多派小部队破坏北宁、平榆等交通及电话、电报的联络”,三、“六支队要在长城口外建立根据地”。(2)武装暴动随后大规模爆发。8月初,根据刘少奇“速令宋时轮、邓华部队与冀东游击队取得联系,帮助与配合他们作战”等指示,八路军第四纵队东渡滦河,与起义部队协同作战,先后攻克平谷、蓟县、迁安、玉田、卢龙、乐亭等县城。起义武装一度发展到10万人。

  指挥皖东新四军反磨擦战争。1940年3月,国民党军委游击队党务主任李春初,率千余人兵力,企图强行通过中原局、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所在地定远县大桥镇。国民党皖东专员李本一部千余武装人员和第五战区第十二游击纵队司令颜仁毅部约3000人兵力,也分南北两路向大桥镇逼来。当时驻在定远的新四军部队只有第四支队约4000人。作为中原局书记的刘少奇直接担当军事指挥。当时敌强我弱,形势严峻。刘少奇急调原在津浦路东的新四军第五支队和苏皖支队,指令由第五支队司令员罗炳辉率领,星夜赶到路西支援。3月13日,刘少奇电令参战的新四军各部队:“应不顾一切的坚决彻底的消灭一切顽固武装及伪政权”(3),并作了具体部署。第四、第五支队主力根据刘少奇等的部署,联合作战,先将从南路进犯的李本一部击溃,并攻占定远县城。颜仁毅部不得不回兵救援。第四支队早已等在高塘埔拦截,经过激战,一举消灭了颜部。两次战斗共歼灭敌军2500多人,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巩固了津浦路西根据地。

  津浦路西战斗打响后,盘踞苏北的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见新四军第五支队开往路西增援,乘机调集6个团1万多人,于3月19日向第五支队大本营半塔集发动围攻。当时在半塔集仅有第五支队留守部队2000人,情势危急。刘少奇等一面要留守部队收缩兵力固守待援,一面令第五支队主力急速回师路东。刘少奇又通过陈毅调苏北新四军挺进纵队向西驰援。路东留守部队在邓子恢、郭述申率领下同敌人激战8昼夜,坚守半塔集阵地。3月28日,罗炳辉率第五支队主力、苏皖支队和第四支队一部打回路东,奔袭半塔集。苏北挺进纵队叶飞部在西进途中,重创韩德勤主力独立旅。至此,韩德勤部全线溃退,向淮河以北狼狈逃跑。半塔集保卫战取得全面胜利。刘少奇指挥的皖东反磨擦战争,创造了在敌人优势兵力围攻下固守待援、后发制胜,军事、政治双赢的成功战例。这一战例后来在打开苏北局面的郭村保卫战、黄桥决战中得到进一步运用。

  指挥苏北新四军反“扫荡”战役。1941年6月,日本侵略军对苏北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扫荡”。6月中旬,日军迅速攻占兴化、东台、泰州水网地区,其势汹汹向新四军军部、华中局所在地盐城扑来。当时刘少奇任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书记、新四军政委。他同新四军代军长陈毅一起,指挥这场反“扫荡”战役。作战前,刘少奇、陈毅制订了战术原则:主力部队分散,避免正面决战,选择敌之间隙,予敌以致命打击;地方部队采取小部队动作,分散作战,就地游击。战争打响后,为避敌强攻锋芒,刘少奇、陈毅“决定将盐城部队疏散各村,军部拟于最近移湖垛东北、上冈以西地区”(4)。7月20日,日军出动17000人兵力分4路大举进攻盐城,寻歼新四军主力。21日,刘少奇、陈毅等下达“保卫苏北根据地,粉碎日军进攻”的作战命令,对有关师、旅的任务作了明确布置。各部队相继展开后,刘少奇、陈毅又要求“采用河道伏击战及村落夜袭战。河道伏击应以连为单位,广泛布置层层阻拦,以击沉敌之汽艇为主。村落夜袭以扰敌人,捕捉敌之步哨并歼灭敌之薄弱据点为主”(5)。同时,刘少奇、陈毅命令粟裕率领新四军第一师跳出敌人包围圈,南下苏中,以灵活机动的游击战袭击敌人后方据点,迫使日军回援。在新四军南北两路的打击下,日军于8月20日停止“扫荡”,退回原地。这次反“扫荡”战役,新四军总共战斗135次,打死打伤日伪军1932人,击沉敌汽艇13只,缴获大量枪炮弹药。新四军伤亡百余人。

  主持制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全国战略,调动10万大军进军东北。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两党谁能抢先控制原由日本军占领的东北地区,谁就能取得战略主动权。1945年8月,毛泽东赴重庆同蒋介石谈判,刘少奇在延安代理中共中央主席,指挥了这场先机东北的战略争夺。1945年9月7日,刘少奇指示中共华东局,立即抽调一批东北籍干部派往东北。9月11日,刘少奇以中共中央名义,下令中共山东分局抽调4个师12个团,共2.5万至3万人,由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肖华统一指挥,分散经海道进入东北。9月15日,刘少奇以中共中央名义向各中央局下达命令:华北、华中选调100个团架子的军事干部,其中华中20个、山东30个、晋察冀25个、晋冀鲁豫25个,从班、排、连、营、团到事务、政治人员都配齐,迅速陆续前去东北。9月17日,刘少奇起草中共中央致重庆中共谈判代表团的电报,提出:我们全国战略必须确定向北推进、向南防御的方针,否则我之主力分散,地区太大,处处陷于被动;提议新四军江南主力立即转移到江北,皖南、皖中新四军第七师也向北撤退,从山东、华中抽调10万至15万人北上,控制冀东、热河。以毛泽东、周恩来为首的中共谈判代表团回电完全同意。9月19日,刘少奇起草了中共中央给全党的指示,正式提出“全国战略方针是向北发展,向南防御”(6),同时命令:山东部队主力迅速向冀东及东北出动,3万兵力到冀东,3万兵力进入东北;新四军除第五师外,调8万兵力到山东和冀东,浙东部队撤向苏南,苏南、皖南主力撤返江北;成立冀热辽中央局并以李富春为书记,扩大冀热辽军区并以林彪为司令员,罗荣桓从山东分局到东北工作,陈毅、饶漱石从华中局到山东工作并将山东分局改为华东局,华中局改为分局并受华东局指挥;晋冀鲁豫军区准备3万兵力在11月调到冀东和进入东北。

  总的战略部署确定后,刘少奇陆续向各部队发出具体指示,逐一督促落实。9月20日,刘少奇以中央军委名义正式向山东、华中的军事指挥员下达命令:我军必须坚决先机夺取冀东全部,确实控制山海关、古北口、张家口、南口之线,以控制东北门户;命令山东军区派3万基干兵团,限电到一星期内到乐亭、秦皇岛一线登陆,协同冀热辽军区扫清冀东的伪顽军;命令新四军抽调3.5万基干兵团,限电到20天内在鲁南蒙阴地区待命。10月6日,刘少奇又电令新四军第三师师长黄克诚,要第三师部队到山东后继续兼程北进,开赴东北。这期间,刘少奇还发出了一系列具体指令,指挥部队调动。

  刘少奇指挥的这次军事部署,是中共历史上空前规模的战略移动。一个多月后,这些部署基本实现。陆续开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部队达11万人。新四军苏浙军区主力撤到苏皖地区,组成华中军区。新四军军部率第二、四、七师大部主力转移到山东,由军部兼山东军区。这一重大战略调动,打破了国民党企图抢占东北以便南北夹击关内解放区的图谋,同时又及时将驻在南方国民党心腹地带的兵力集中到江北,避免了被各个击破的危险。从全国看,中共军队已经从东北、华北到华中连成一片,摆脱了分散被动局面,处于有利的战略态势,为夺取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指挥东北部队实施“让开大路、占领两厢”战略。1945年10月11日,毛泽东从重庆回到延安,因劳累过度住院治疗。刘少奇继续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便是指挥东北战场。11月,开赴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10多万人陆续抵达。然而,配备了美式装备的机械化部队国民党第十三军、第五十二军共7万人,也通过海运赶到秦皇岛登陆,向装备落后的中共军队大举进攻。11月16日国民党军攻占山海关。11月底,中共方面主动撤离锦州、沈阳。东北形势吃紧,中共军队独占东北已不可能。刘少奇根据情况变化,适时调整战术。11月20日,刘少奇以中共中央名义指示东北局:“你们应迅速在东满、北满、西满建立巩固的基础,并加强热河、冀东的工作。应在洮南、赤峰建立后方,作长久打算。”(7)刘少 奇把这种策略叫做“让开大路,占领两厢”。11月22日他向在重庆的周恩来通报说:已去电要彭真、林彪在苏军撤退后,速从城市及铁路沿线退出,“让开大路,占领两厢”。11月28日,刘少奇再次指示东北局,要他们把东满、南满、北满、西满的广大乡村及中小城市与次要铁路的控制作为工作重心,建立根据地,作长期打算。12月7日,刘少奇指示东北地区军事指挥员林彪:“目前不应以争夺沈阳、长春为目标来布置一切工作,而应以控制长春路两侧地区,建立根据地,利用冬季整训15万野战军,建立20万地方武装,以准备明年春天的大决战”(8)。12月24日,刘少奇又指示东北局书记彭真:“你们今天的中心任务,是建立可靠的根据地,站稳脚跟。然后依情况的允许去逐渐争取在东北的优势”,“现到东北的主力部队和干部,必须分散部署,应以大半分到东满、北满、西满各战略要地去建立根据地,只留一小半在三大城市附近发展”(9)。12月下旬,毛泽东病情稍有好转,在仔细研究了东北局势后,写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这一指示同刘少奇一个多月来指挥东北“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部署完全一致。到12月底,军队扩编到22万人,部队向东、北、西满各战略要地展开,一步一步地建立起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为未来三大战役首先从东北发动,准备了条件。

  刘少奇的军事论著

  刘少奇是一位富于理论思维、理论修养的指挥员,擅长从战略全局考虑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并上升为理论。在从事军事活动的实践中,刘少奇多谋深思,写下了不少军事论著。这些军事论著,反映了刘少奇的战略战术和建军、用兵思想,在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7年10月16日,刘少奇发表了《抗日游击战争中各种基本政策问题》。当时,抗日战争开始才3个月,中共领导的八路军刚刚开进华北抗日前线。八路军的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到华北敌人后方这样一个新的环境之后,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战术和作战方式呢?毛泽东于1937年9月25日提出“整个华北工作,应以游击战争为唯一方向”,但对游击战争的各种基本问题未及研究和论述。刘少奇的《抗日游击战争中各种基本政策问题》这本著作,是第一部关于抗日游击战争的系统论著,在华北等地产生了很大影响,对开展抗日游击战争起了有力的指导作用。刘少奇在这本著作中,以信服的分析和严密的论证,阐明了这样一些基本问题:游击战争是华北人民抗日的主要斗争方式,在华北发展游击战争的条件与取得胜利的可能,抗日武装部队的组织与改造,抗日游击战争根据地的建立与游击区域中抗日政府的组织,抗日根据地政府的基本政策。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两本著作,全面论述了抗日游击战争诸问题。毛泽东、刘少奇的观点是一致的。

  1938年3月21日,刘少奇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发表题为《华北战区工作的经验》的演讲,较早地从理论上阐述了在平原开展游击战争和建立抗日根据地的问题。7月1日,刘少奇在《解放》杂志发表《坚持华北抗战中的武装部队》一文,总结了抗日战争中正规军队、游击队、人民自卫军的发展情况及其经验教训,提出了巩固这些抗日武装的具体措施。1941年6月6、7日,刘少奇在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会议上发表长篇讲话,系统总结了新四军成立以来的建军工作,提出了加强军队建设的各种措施。1942年2月15、16日,刘少奇在华中局扩大会议上作《目前形势,我党我军在华中三年工作的基本总结及今后任务》的报告,全面总结了新四军军部及各师的战绩和作战经验,提出了新四军今后的战略任务。

  刘少奇1942年10月10日在中共北方局党校发表《中国革命的战略和策略问题》的演讲,1943年3月写了《六年敌后工作经验的报告》。这两篇数万字的长文,从宏观的角度总结历史经验,论述了政治和军事的关系,战略和策略的关系。他在论述新四军的战略战术原则时说:“华中我军是处在民族战争与内部的磨擦战争中。这两种战争,须要两套不同的战法,须要两种不同的战略战术原则。对日战争的指挥原则,是在战略统一指挥下独立自主地开展游击战争。反磨擦战争的指挥原则,是在战略、战役以至战术上都要统一指挥,特别是在政策上,更须要统一。”(10)1945年秋,刘少奇代理中共中央主席,指挥八路军新四军大规模战略移动,其间起草了几十份文件、电报、指示。他在这些文稿中,论述了必须根据战争全局及时调整总体谋略、先机占领有利战略地位、绝不能错过千载一时之机、军事行动贵在抢先、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地方发展等主张,发挥了毛泽东关于人民战争、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等思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少奇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多次视察部队,并就国防和军队建设发表指示、讲话。

  综上所述,刘少奇在担任军队职务、指挥战争的实践和所建立的功绩、军事思想军事论著这三个方面,都相当突出。因此,刘少奇作为中国革命战争中涌现出来的杰出军事家,是当之无愧的。

  注释:

  (1)斯大林:《论中国革命的前途》,《斯大林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87页。

  (2)毛泽东、刘少奇致聂荣臻、彭真电,1938年7月8日,《文献和研究》1985年第3期。

  (3)刘少奇致邓子恢、郭述申、戴季英、谭希林、罗炳辉并何伟等电,1940年3月13日。

  (4)刘少奇、陈毅、赖传珠关于日军向黄桥“扫荡”,盐城方面应调整部署致新四军第三、第一师电,1941年6月19日。

  (5)陈毅、刘少奇致二旅、抗大电,1941年7月22日。

  (6)《刘少奇选集》上卷,第372页。

  (7)《刘少奇选集》上卷,第373页。

  (8)刘少奇起草的中共中央致东北局并林彪、程子华电,1945年12月7日。

  (9)刘少奇致彭真电,1945年12月24日。

  (10)《刘少奇选集》上卷,第286页。

  

·
·
动态
 
·
·
·
·
·
·
·
首页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尾页
研究文章选登
 
·
·
·
·
·
·
·
首页 1 | 2 | 尾页
研究专著目录
 
·
·
·
·
·
·
·
首页 1 | 2 | 3 | 4 | 尾页
刘少奇研究院版权归龙童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9084857号
Copyright 1997-2015 by www.liushao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