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少奇研究 > 动态
动态
 
刘少奇群众观的主要特点
作者:总编室     文章来源:刘少奇研究院     更新时间:2012/9/15

刘少奇研究院讯★   中文摘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取得成功的传家宝,是我们政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正是在正确的群众观点的指导下,落实群众路线的基础上,我们党才会领导全国人民去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会欣欣向荣,人民才会安居乐业,正确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确立,离不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忠实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提供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的经验,而刘少奇作为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做出的贡献同样也是巨大的,为丰富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同时他自己的群众观又具有自己的特点。科学性,实践性和关联性是他的群众观的显著特点。

(一)科学性。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一脉相承。  

刘少奇的群众观首先是将一切为了群众作为自己群众观的基本目标,自己所做的一切目的都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一致的,马克思恩格斯向全世界宣称“无产阶级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唯物史观和群众史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对全人类的伟大贡献,指出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给长期存在的英雄史观以致命一击,肯定了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人民群众才是历史前进的真正的原始动力,列宁也提出了“为千千万万劳动者服务”的思想,但他们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群众观点,对形成系统的群众观点贡献最大的当属中国共产党,其中刘少奇在《论党》中第一次全面阐述了党的群众观点,这是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进一步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的品质,刘少奇的群众观与党的群众观是一致的,也是与马克思的群众观一脉相承的,他肯定了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性力量,提出了一切依靠群众的观点,无论在革命还是在建设过程中,他始终仅仅依靠群众,教育每一名共产党人要时刻保持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因此只有虚心向群众学习,才能真正地深入到实践中去,刘少奇同志十分重视向群众学习,甘心当群众的小学生,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他带头做实地考察,虚心地向群众学习,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敢于说出群众的心声,表现了他对群众的高度负责,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实现每一个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刘少奇同志的一生都在为了实现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而不懈奋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群众观与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是一致的,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的,毋庸置疑的。

(二)实践性。深入群众,深入实际。

实践的观点是唯物史观最基本的,首要的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根本的特性,马克思主义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把实践作为它的根本特性,任何理论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有评价的权利,任何思想也只有付诸于实践才能使其彰显价值,刘少奇的群众观同样不是口头上说说的空洞理论,而是融入到他的实际行动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达他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刘少奇的群众观不是只在书本里呈现,而是深入到实践中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实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把他对人民的深情都融入到实践中去,他把自己当成普通的一员,从不以自己是官员自居,从不摆架子,不对任何人颐气指示,对自己的勤务员都很随和客气,对待群众更是尊重,能与群众打成一片,不仅是一名好领袖,而且是一名好干部,人民的好儿子,一切为了群众是刘少奇群众观的主要目标。

在领导早期工人运动中,刘少奇同志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之下,在“投降”的质疑之中,毅然决定复工,因为此刻他想到的是一万多工人的生活怎么办?没有生活来源怎么过活?所以毅然决定在争取工人去的最大利益的前提下组织工人复工,这不仅使工人的生活得到改善,而且得到工人的大力支持,为后来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这说明刘少奇同志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落实到实实在在的行动之中。

在白区刘少奇显示出卓越的领导才能,不仅将当时北方局比较棘手的顺直问题处理的合理妥当,解决了“极端民主化”倾向和“闹经济主义”问题,使广大党员干部获得团结,有了正确的而且以“拓荒者”的身份使党在满洲的工作取得突破,在黄色工会与赤色组织的争论中,他反对不顾群众安危的经验主义,主张到黄色工会中去争取大多数群众,他不顾被扣上右倾机会主义的帽子,而坚持自己的主张,历史证明他的主张是正确的。  

在抗日战争中,刘少奇同志十分注重群众的作用,他认为是否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是我们党与国民党争取领导权的关键,只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才使党拥有力量源泉,当时指定的三项纪律八大注意,每一项都具体实际,关乎到群众的切身利益,使党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仅仅依靠在党的周围,刘少奇同志在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都将实现人们的利益最大化放在首要位置,在发展工业化的过程中,他反对牺牲人民的利益来实现国家利益,主张在任何时候都要使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只有使人民得到切身的利益,才会得到群众的信任,要实现和群众的密切联系还必须坚持向群众学习的观点,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必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向群众学习,不能摆官架子,自以为高人一头,在三年困难时期,刘少奇同志亲自到农村调查,在为期44天的调查中,刘少奇同志每天都认真访问,查看真实情况,详细询问人民生活,还组织群众开座谈会,认真记笔记,听取群众意见,并及时向党中央汇报,这体现了他对群众的高度负责。“一个好党员、一个好领导者的重要标志,在于他熟悉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劳动状况,关心人民的痛痒,懂得人民的心。”[2]这或许是刘少奇同志群众观的实践性的最好诠释吧。

(三)关联性。与党的建设紧密结合。

刘少奇同志在对党的建设方面的建树是大家公认的,邓小平在评价刘少奇对党的建设的贡献时指出:“刘少奇同志为把我们党建设成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为捍卫党在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纯洁,为巩固和发展党的队伍,为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为确立党的基本的生活准则,为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付出了毕生的精力。”[3]这是对刘少奇在党建方面的肯定,刘少奇同志一生在党建方面的论著是十分丰富的,他把自己对人民的深厚感情都融入到政策理论中,在党的建设的论著中,都将党和群众工作作为重要的一部分来阐述,说明他对群众的重视,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提高党员的政治素养,加强党员的思想作风建设是为了是每一个党员都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更好地执行党的群众路线,为实现广大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刘少奇同志在党的建设的论著是十分丰富的,早在1937年领导白区工作时就写了《关于白区的党和群众的工作》中就在探索如何建立党和群众的联系,并指出“只有我们的同志尊重群众,信任群众,群众才会尊重我们信任我们。”建立正确的党群关系是取得革命领导权的关键,事实证明刘少奇的观点是十分正确的,并在任何时候党只有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才会取得事业的成功。在党的建设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当属《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和《论党》这两篇著作,加强共产党员的修养,必须与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相联系,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专门论述了共产党员的修养和群众的革命实践,指出要有“善于联系群众的修养”,并指出在“革命的实践中修养和锻炼的唯一目的是为了人民,为了革命的实践。”在《论党》中刘少奇详细阐述了党的群众路线问题,并将党的群众路线上升为我们党“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根本的组织路线。就是说我们党的一切组织与一切工作必须密切地与群众相结合。”并阐述了群众观点和批评了错误的,脱离人民群众的命令主义和尾巴主义等错误观点,指出:“我们党的政策和工作方法应该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可以看出,刘少奇同志的群众观无时无刻不与党的建设相联系,在对党的建设的中,也无不在想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时刻把人民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加强共产党员的修养,有利于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只有党员的个人修养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密切党与群众的联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也是对广大人民的高度负责。只有思想上的教育学习,不足以使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能很好的保证做到尽善尽美,每个人的个性修养的水平也是不一致的,还必须从制度上保障督促党员为人民服务,不损公肥私,不做对人民有害的事情。比如加强对权利的制约和监督,,除了要接受人民的监督,还必须加强党内的监督,对违反纪律的党员一定要有惩治的制度,不允许任何人有特权,在七千人大会上刘少奇指出“一切共产党员,不论职位多高,都是人民的勤务员,都应该把自己看成是普通的劳动者,没有任何特权都必须关心群众生活和群众同甘共苦。”他不止一次地强调了党员干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这种关系,使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

刘少奇同志对党的建设的方面的贡献是十分丰富的,对党的建设所做的努力可谓是呕心沥血的,可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了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而不断探索,他正确的群众观为这些探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只有将党建设成一个纪律严明,作风正派的党,才会使党的性质和宗旨更好对体现,只有拥有这样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党,有千千万万真心实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党员干部,人民才会安居乐业。

 

参考文献:

1《刘少奇选集》

2《马恩选集》第一卷 【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二版

3邓小平在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N】人民日报 1980年5月18日

4 胡锦涛 《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人民网

 

作者简介:李娅  女  1987年5月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0级硕士

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邮箱:liya663929@126.com

 



[1] 《马恩选集》第一卷 【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二版 第283页

[2] 胡锦涛 《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人民网

[3] 邓小平在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N】人民日报 1980年5月18日

 

·
·
动态
 
·
·
·
·
·
·
·
首页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尾页
研究文章选登
 
·
·
·
·
·
·
·
首页 1 | 2 | 尾页
研究专著目录
 
·
·
·
·
·
·
·
首页 1 | 2 | 3 | 4 | 尾页
刘少奇研究院版权归龙童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9084857号
Copyright 1997-2015 by www.liushaoq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