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现在农村有三个商业系统:国营商店、供销社和自由市常它们的贸易额各占多少比例?自由市场的价格很高,它的贸易额要分两笔帐来算,即分别按价格和实物来计算,不能只按一个标准。如果只按自由市场的价格计算,其贸易额可能超过国营商店。
国家手里到底有多少东西?如布、自行车、胶鞋、热水瓶等工业品,这些东西是我们的武器。如何很好地利用这些东西,进行等价交换,换回更多的农产品?所谓等价,就是国家的价格要和自由市场的价格差不多,比起自由市场来,农民不吃亏还有利,这样农民就不到自由市场上去,而到我们这方面来了。国营商店和供销社应联合起来竞争过自由市场,我们要有这个信心。竞争,要采取经济的办法,也就是说国家的价格不变,农民的谷子也不涨价,等价交换,平价平实,你卖多少农产品,我卖多少工业品。
采取这种经济办法,可以使农民既方便,又不吃亏。我们不能单靠提高价格的办法来收购农产品,即使提价也提不到自由市场的价格那样高。现在农民手里有票子,就是买不到东西,因此,他还是到自由市场去,不到我们这里来。
有的人在北京市花二百元买一辆自行车,拿到农村去卖六百元,做一年工不如干这一趟买卖。所以,国营商店和供销社要同自由市场竞争,就要充分利用我们手里的商品,不交换不卖给,两个铺面唱对台戏。每个省搞这样一个点,试一试。
总之,现在是自由市场归谁领导的问题。东西拿到我们手里,就归我们领导了。要领导自由市场,光靠行政办法不行,要采取经济竞争的办法。要懂得这个道理。
轻工业品到底是首先供应城市,还是首先供应农村?
如果能换到农产品,应该首先供应城市。换到了农产品,也就增加了城市的供应。先供应城市,等于减少了农产品的收购。多拿些轻工业品到农村,就可以收购更多的农产品。如果国家手里不能掌握一些东西,没有农产品,也就没有工业品。纸烟是否也可以多拿些下乡,城市人少抽一点,到产烟地区去换烟叶。农民不仅要烟,还要布、自行车等等。针织品可以换棉花,高级糖果等其他东西也可以换棉花。
实行这个办法,会不会引起通货膨胀?我看不会。你的农产品不涨价,我的工业品也不涨价,等价交换,这样就成了国家领导下的自由市常你的东西不卖给国家,国家为什么卖给你东西?这就是以物易物。和农民交换,价格要相当,必须不涨价,比如几个鸡蛋换一盒纸烟,要有个比例。当然,等价交换,还是通过人民币实现的,不过是表现在物资上。总之,要使农民愿意把东西卖给国家。
有的同志提出,二十元钱的鸡蛋,是否可以给十元钱的实物,十元钱的货币?二十元钱的鸡蛋,就应该换二十元钱的物资。国家没有那么多东西,就不能收那么多鸡蛋,要彼此不吃亏嘛?给百分之五十的钱,百分之五十的实物,这个办法你们可以试一试。这样办,如果农民不急于用钱,他就不换了。自由市场的价格随时涨落,我们也要按自由市场价格的高低随时变动,多少工业品交换多少农产品,可以随时变动。如自由市场鸡蛋涨价了,就多给几包烟,让农民比在自由市场交换要多得一点。这样一搞,自由市场的价格就会跌下来了,自由市场就归国家领导了。我们不要轻视这个问题。
二
关于商业体制问题。供销合作社同国营商店合并后产生一些毛病,原因到底在什么地方?是不是恢复供销社问题就解决了?我看,供销社的主要作用,是作为国营商店的助手,搞些零零星星贸易,又购又销,既便利群众、又便利国家。供销社变为集体商业,叫不叫国营问题不大,都是搞的一个事情。名称是否叫某某人民公社供销合作社?
政治上归公社领导,业务上归上级供销社领导,经济业务公社没有权,不许乱干涉,这样就不会搞乱了。
商品地产地销,有些可以销得很远。如果供销社不到处采购,国营商店人员就要替它跑。供销社可以有一定的收购业务和批发业务。
供销社的好处,农民是清楚的。社员代表会可以开,征求群众意见,便于群众监督。
供销社恐怕还是归国营商业管,等于国营商业搞了这么一个机构;利润大部分交国家,供销社以不分利润为好。
物资交流会一年开两次少了,至少一年四次。过去群众是有习惯的,如河北安国县是中药材的集散地,还可以恢复起来。
信用社不能归供销社,还是归银行。
三
经济工作要越做越细,粮食征购不要搞平均拿,可以分几种情况:年成好丰收的地区,可以多吃多购,老天爷赐的嘛!赐你一点,也赐我一点;老天爷并不那么好,经过自己努力获得丰收的地区,要按劳付酬,多留少购;由于有了基本建设,修了水利而丰收和地区,也要多产多购,因为这是大家努力的结果,不完全是你自己搞的;有些因为增加了化肥而增产的地区,也要多购一点,拿粮食换化肥。购留的比例,购三留七,购四留六,购五留五,要有条件,有差别,具体计算。要贯彻按劳付酬,多劳多吃的原则。这是很细密的工作。这样做群众思想是通的,说你是懂事的,不然,就说你是“官老爷”。所谓经济工作越做越细,这就是细。越细越合理,越细越能照顾千差万别,越细越能鼓舞群众的积极性,越能增产节约。细,不能增产节约,要它干吗,找麻烦嘛。有些地方搞政治挂帅,没有与按劳分配、等价交换结合起来,干巴巴的,就是做得不细。
这几年粮食减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工作上、政策上的缺点错误造成的。一九五八年大丰收,大办钢铁去了,没有收好。一九五九年灾荒,加上平调。一九六○年大灾荒,也有工作上的错误。今后,工作搞得好,纠正了平调,贯彻了按劳分配,粮食情况可以好转,农业生产会有起色的。不要估计不足,但同时也要估计到,农业生产还要一两年才能恢复,政策也要一两年才能真正贯彻。